6能见度仪的分类
能见度测量仪器是随着其理论和光学、电子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而逐渐发展。一般分为三大类,类,透射型测量仪器;第二类,散射型测量仪器;第三类,激光雷达测量仪器[2]。从实用化的水平来看,透射型和散射型仪器代表着当今能见度测量仪器的两个不同发展方向和不同应用领域,它们已是精密、准确、稳定的光电式气象仪器。随着各单元技术的发展,它们的性将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方式将得到改善,并与其它气象仪器组成测量系统。目前,前向散射仪使用得多。它的特点是可以精准测量能见度,高度集成,重量轻且易于安装。不仅可以测量水平能见度,而且能识别影响能见度的天气类型,如雾、轻雾、霾等,还可以探测7种不同的降水类型:雨,冻雨,毛毛雨,冻毛毛雨,雨夹雪,雪,冰雹。

能见度传感器技术指标:
测量参数
测量范围: 5m~10km
5m~30km
5m~50km(可选)
测量精度: ≤2km ,误差±2%
2Km~10km,误差±5%
>10km,误差±10%
仪器一致性: ≤±4%
数据更新间隔 15秒、60秒可选
光学参数
散射角覆盖 39°~51° 前散射
峰值波长 870nm
带宽 100nm
供电参数
输入电源 DC12V
功耗 <5W,典型值4W
机械参数
尺寸(LWH) 610mm x 230mm x 300mm
重量 <10Kg
材料 阳极化处理硬质铝,外表面加喷漆保护
环境参数
工作环境温度 -40℃~+60℃
工作相对湿度: 0~

产品特点:
※ 最大16路模拟传感器输入(0~5V,0~10V)
※ 可测量电压、电流、电阻和频率
※ 大容量的板载存储(最大1536Mb,至少存储1年数据)
※ 8G/16G SD卡外置存储
※ 可支持SDI12传感器类型
※ LCD显示和按键
※ 可内置远程GPRS数据传送功能。
※ 可通过Lan/TCP/UDP传输

11能见度仪的安装选址原则
前向散射能见度仪应安装在对周围天气状况代表性的地点,应不受干扰光学测量的遮挡物和反射表面的影响,要远离大型建筑物,远离产生热量及妨碍降雨的设施,避免闪烁光源、树阴、污染源的影响。
在进行能见度场地选择的时候,注意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仪器安放的位置能代表周围的天气状况。
(2)没有影响光学测量的障碍物和反射表面没有明显的污染源。
(3)接收机和发射机的光学部件不能指向强光源,建议在北半球将接收机指向北,南半球指向南。
(4)100m内没有大的建筑物和其它产生热和阻碍降水的物体,树的阴影也应避免。
(5)有可利用的电源和通讯线路
产品特点:
为交通气象应用量身定制
无线和专线通信方式相结合
同时服务于交通和气象部门
化结构设计、工艺美观
维护简单、应用方便
适用于各种恶劣环境
模块一体化设计、可灵活组配
高稳定性、高、可扩充

1背景概述
随着交通运输量的猛增和车辆行驶速度的提升,对交通运输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超速、酗酒等违反交通规则的因素,各种自然灾害对交通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低能见度浓雾等气象灾害以及由于气象灾害诱发的伴生灾害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严重影响了高速公路中的交通运输。现如今,交通运输量的猛增和车辆行驶速度的提升,对交通运输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除了超速、酗酒等违反交通规则的因素,各种自然灾害对交通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气象灾害以及由于气象灾害诱发的伴生灾害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如低能见度浓雾、强降水、暴雨、雷暴、大风、积雪、结冰等,严重影响了高速公路中的交通运输安全问题。
5能见度仪的工作原理
能见度测量仪器是一种全天候条件下连续工作的精密光电式气象仪器,要求它具有良好的性、稳定性以及耐久性;同一般的光电仪器相比较,该仪器的工作环境特殊,对性能上的要求也很高,在仪器工作时不仅要考虑到光源功率稳定的自动控制,微弱光信号的检测还要考虑仪器长时间工作的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对光信号的削弱以及环境温度的影响。
大气中光的衰减是由散射和吸收引起的,在一般情况下,吸收因子可以忽略,而经由水滴反射、折射或衍射产生的散射现象是影响能见度的主要因素。故测量散射系数的仪器可用于估计气象光学视程(MOR )。
前向散射式能见度测量主要采用红外光源的前向散射体制、交叉光路结构。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为1200mm,散射角35°。仪器工作时,发射器通过红外发光管发出一束中心波长为940nm的红外光射入大气中,由于聚焦透镜的影响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成6°角,6°对于接收端,由于接收到的有用信号很微弱,采用了锁相放大电路将它从干扰信号中提取出来。因此在发射端我们对光源发出的光信号进行了方波调制,使有用信号具备一些干扰信号所没有的物理特性。
前向散射能见度仪的发射器与接收器在成一定角度和一定距离的两处。接收器不能接收到发射器直接发射和后向散射的光,而只能接收大气的前向散射光。通过测量散射光强度,可以得出散射系数,从而估算出消光系数。
由于传感器测量的区域于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样品空气,因此不能准确代表四周环境的真实能见度,同时受大气环境中的湿度、水汽压、风速等气象要素影响,测出的能见度与实际能见度存在一定误差。

2能见度仪参考规范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
《前向散射能见度仪功能规格需求书》等相关技术文件
-/gbabjhi/-
http://www.fuaotongkj.com